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光华新生:神奇之地,石匠石拱桥之乡

    信息发布者:永胜县永北镇凤鸣村
    2019-04-18 20:18:44   转载


    新生村委会地处永胜县光华乡东南面,距光华乡政府驻地9公里,道路为水泥路面,交通方便,距县城40公里。全村国土面积1.35平方公里,辖文峰、上西、下西、富兴、东富、春东、春西、东阳8个村民小组。现有农户559户,乡村人口2506人。



    新生村委会平均海拔1800米,年平均气温20℃,年降水量810毫米,村内整体气候温和,地势平坦,适合种植玉米、水稻、蚕豆、烤烟等农作物。全村有耕地面积3851亩,人均耕地1.51亩。



    新生村委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,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、畜牧业、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为主。种植业的发展欠缺基础设施的支持;畜牧业基本上为家庭式零星养殖,科技含量较低,不具规模,出栏率低,经济效益受限,目前新生村委会年经济总收入887万元,人均纯收入3540元。

    (67岁的奶奶挂着时尚的手机包,在割蚕豆。厉害呀!)


    (单身久了,连看毛驴都觉得眉清目秀



    新生传统民居

    新生现代民居


    新生和新民两个村委会组成了习甸坝子。在新生,有一些神奇或有趣的地方,特分享一下。


    一、古老的龙井


    光华乡新生村委会的寨顶子山脚下,一大丛郁郁苍苍的古木下幽居着一口古老的龙井。一颗古朴的石龙头张着嘴从蜿蜒交错的悬根露爪下伸出,悠然的遥望着不远处的半边山。


    不知从哪个朝代开始,清冽甘甜的泉水就日夜不停的汩汩长流着,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朴实的东阳村人。盛夏时节,古井旁时常聚满前来挑水洗菜的大姑娘小媳妇,男人们也喜欢来井旁的绿荫下抽烟乘凉,古老的龙井旁,曾经是最热闹的地方。如今,随着社会的发展,政府出钱在旁边建了个大水池,将龙泉水引入池中,再通过钢管将泉水送到每家每户屋里,告别了肩挑手提行老远路来挑水、洗菜的历史。古老的龙井旁,如今人迹罕至,只留下那颗苍老而古朴的龙头,孤独的张着嘴在风中诉说着古井曾经的苍桑与繁忙。唯有古老的冰粉树依然伸展着结满累累果实的枝丫,轻轻安抚着苍老的龙头,虔诚的陪伴其身边,引来小鸟欢快其间。

    (龙井及原来的出水口。现在的泉水已引入旁边的水池中了。)



    二、神奇的半边山


    在习甸坝子的中部,有一座半边山。传说,半边山以前是一座完整的山,草木葱茏;以前的程海是一座城池,很久以前,发生了大地震,整座城沉到了海底。逃得性命的人们在岸边民不聊生。观音菩萨看到了此惨状,就想把程海填平,帮百姓重建家园。她来到当时的习甸,看到上习甸(新生)和下习甸(新民)之间无端端横卧着一座山,把习甸坝子隔成两半,村民们进出很不方便,于是,她施展法术将半边山切下来一半,赶着去填程海。由于她的法术只能在夜间施展,天亮就失灵,观音菩萨赶着切下的半边山急急忙忙地赶路。当她赶到哨丫口时,东方已然露出了鱼肚白,一声鸡鸣,这半边的山就落地不动了。于是,这半边的山就永远地停在了哨丫口旁,没能填成程海。后来,世人叫这座山为“鸡叫山”。

    (半边山)


    (半边山旁的学文楼)



    三、石匠、石拱桥之乡


    新生村委会的石匠和修建石拱桥的手艺也曾经蜚声四县,历史悠久。在东富村,有一位年届70岁的老石匠——彭绍新老人。1966年,年仅16岁的他亲自参加了仁和镇红星大桥的修建。红星大桥的建设非常之严格,每一块石头都是经严格挑选的青砂石,用水仔细冲洗干净才上拱架,所有用上的沙子也是全部经清洗达标之后才投入使用。红星大桥是一座能承重80吨重量的石拱桥,现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严峻考验,如今依然稳如泰山。当时参加红星桥修建的新生新民的石匠们,后来把石拱桥的修建技术稳稳的遍布于几个县的深箐激流上,在石匠界博得良好的口碑。


    彭绍新老人说,修康家河水库的时候,村里曾有不少女石匠出工;现在,村里也有不少年轻的石匠在外面做工。

    连村里的石桥,都是村民自己修建的。这石匠拱桥技术,是习甸的传统手艺,杠杠的。


    东富村用丽江“2.3”大地震时给村里的救济款为垫底经费,各家各户投工投劳,自建了村里的石拱桥。)



    (新生石匠家的基脚,都是用大块的青砂石砌的。豪啊!)


    (新生村委会家家户户门口,几乎都能见到被淘汰的石器。)


    寨顶子山:虎踞龙盘今胜昔)


    东富村里古老的柳树

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